公告版位
歡迎光臨。本部落格乃是個人身處茫茫紅塵白浪數十年,巧遇殊勝因緣,終究消歸彌陀自性。於今心靈激盪,有所省悟感慨萬千之際,特選高僧大德法語和學佛札記,匯聚物語分享有緣。

目前分類:禪淨融合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e7b1d2ccc4486fb8b139938.jpg 

參究念佛,往往先念幾句阿彌陀佛,然後再參究念佛者是誰?這個話頭有時還更加深入一層地參究:能夠問念佛者是誰?這個問題的人,到底又是誰?下面即是一個實例: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明是法眼宗的第三祖,參禮德韶國師而有省悟,著有

《宗鏡錄》百卷和《萬善同歸集》等。永明雖為禪師,但有

強烈的融通思想。他有鑑於當時「禪宗失意之徒,執理迷事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歸納言之,禪宗的特性包括不重思辯重直觀,不重理論

重實踐,不重他力重自力,不求來世的淨土而求現下的解脫

。與上述禪宗思惟特微相比較,淨土宗有截然不同的特色。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2dbc1d47487a816a08bb738.jpg 如此的般若直觀不容語言的推敲和論理的思辯。其直逼

的氣勢迫使人當下去直覺體驗生命的本質,而不假外在的語

言文義。然而般若直觀業不容易證得。有趣的禪宗最善「以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悟開以為,覷箇(念佛者)是誰?乃至自問阿那箇是本性彌陀?這類的參究念佛,並不是佛說淨業真旨;這已在前文說過然而,這種形式的參究念佛,郤是禪淨雙修的主流思想參究念佛又名體究念佛;明朝臨濟宗僧楚山紹琦禪師(1403-1473),曾把這種念佛法門,描述得相當清楚:

 

如未能言前契旨,但將一句阿彌陀佛,置之懷抱,默默體究,常時鞭起疑情:這念佛的是誰?念念相續,心心無間如人行路,到水窮山盡處,自然有箇轉身的道理地一聲,契入心體[1]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者拋開有形的語文,也否定無形的思辨,所謂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凡是經過分別識(`vijnana`)作理性或思辨的理解,都已失之千里了。禪宗要的思惟方法,是如電光石火般的般若直觀,而不是分析性的論理推量。例如有僧問臨濟:「如何是劍刃上事」,師云:「禍事禍事」,僧擬議,師便打。又有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另有一僧問曰:「如何是無住真人?」師下禪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擬議,師托開云:「無住真人是什麼?乾屎橛。」便歸方丈(19)。無論禪師們以棒喝方式,或作非邏輯性的問答來打斷學徒的推思擬議,都無非是為了傳達「說似一物即不中」的信息。

 

般若直觀是超越分別的。吾人對世俗與智力世界,是透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maker.com/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攏統型的禪淨雙修,並沒有提出具體的修行方法;但郤給具體的禪淨雙修法門,一個堅固的理論基礎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具體的方法才得以開展下面即是一些具體禪淨雙修的方法: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禪淨雙修的幾個類型

 

針對禪師對於淨土宗的這些批判,淨土宗人以及一些禪門人物,提出禪淨雙修的說法,做為回應禪淨雙修的說法,有下面幾種類型: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六祖壇經》中的「唯心淨土」

 

禪宗和淨土宗,曾有一段相互批判的歷史。禪、淨二宗的爭論,源自《六祖壇經》(下文簡稱《壇經》)[1]裏的「唯心淨土」思想。《壇經》論及淨土的地方如下: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禅瀑布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禪淨融合的思惟方法

 

禪宗和淨土宗在教義和修行方法上之差異常令人有南轅北轍之感。而兩者之所以能被折衷融會,一方面是基於中國人傳統的寬容性格,另一方面亦是因為佛教內部有融合異說傾向。對中國人而言如果像釋、道、儒三種迴異的思想體系,尚且可以融合之方法加以會通,佛教自身中種種對立的理論和實踐要以融通,自然更不成問題。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融合主義(syncretism)的意義

 

融合主義是佛學與中國文化中共同具有的思惟特徵(7)。其意義,性質和方法很值得探討。它最基本的字義是:「哲學或宗教中相左之理論和實踐方法的折衷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中國人思惟方法之特徵

 

1.具象重於抽象:雖然不能說中國人沒有抽象的想像力(2),但可肯定的是中國人喜歡以具體化的方法,以表現抽象之概念。象形文字的大量使用即為一例。具象的思惟方法,很明顯地顯露在佛教思想的表達上。禪宗所說的「本來面目」、「本地風光」,變成了「真如」、「法性」的代名詞,而湖水也可用來象徵宗旨(3)。禪師們對哲學的問題,並不試圖從思辯性的哲學方法去解決,而是從具象的、直觀的和經驗的方式去表現。《華嚴經》中所描述的重重無盡、事事無礙的圓融內證境界,法藏大師居然能以幾片鏡子,把它具體化地表現出來。另外,圖形也被用來表現形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祖壇經》「唯心淨土」的思想 後代禪僧引述為批評淨土宗的文證。淨土宗人及部分禪僧,則以「禪淨雙修」做為回應。

「禪淨雙修」共有三個類型:

(1)攏統型,未明示實際修行方法,僅攏統說明禪淨沒有矛盾,可以雙修。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想是人類精神生命的動力,綿綿不斷地刻劃出精神文明的蹤跡。每個人的思想形態自然地反應在他的行為上,而由許多個人匯聚而成的一個民族之思惟內容和方法,則塑造成具有特色的文化現象。相對的,文化現象也或多或少地約制了個人,甚至於整個民族的思惟方法。在文化交流之際,各民族思惟方法彼此互相影響,但這並不是說一個民族,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思想形態照單全收,而是在交流過程中,加以影響、攝取、融通、選擇、變化,或甚至於批判。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地表現在中國人的思想形態和佛教在中國之發展的互動上。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因為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和薰染,而展現其特殊的受限性和開創性。以中國語言的思惟方式而言,由於漢語的多義性,難免造成某種程度的曖昧性。佛典透過漢譯,受到漢語含義和文字結構的限制,很難忠於原文,加上受到中國人思惟特性的影響,有些印度佛學在中國開展不出(例如因明的論理,唯識繁瑣的事相分析等等),即是受制於中國語文和思惟特性的結果。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雖然中國佛教受限而未能完全遵循印度佛學的原型,卻也相對地留下了其開創性的空間。例如三論、天臺、華嚴、禪、淨土等各宗派,都有獨特和開創的發展(1)。因為佛教在中國源遠流長,牽涉面極廣,本文無法深論,因此只專注在一個特別能突顯中國人思惟方式的禪淨融合主義上。首先略為討論幾個中國人思惟方法之特徵,藉以看出禪淨融合的主張,確實是中國人特有思想的產物。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