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善盡使命,自愛愛人

慈大醫學系六年級醫學生,昨日返回精舍參加「醫學倫理共識營」,今早在觀音殿進行宣誓,將正式踏入醫院成為臨床實習醫師。

參加過菲律賓及印尼義診的謝安妮同學自勉:「現代醫師的責任,是教病人跟病相處。雖然我們能力還不足以救治病人,但實習醫師可以做的事很多,不要小看自己!」

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在醫學倫理課程中提到,醫學生將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用在醫學專業,卻只有百分之五用於醫學人文。梁懷文同學對此深有所感,認為兩者同等重要,她在臨床遇過一位患者,只認主治醫師,拒絕實習生,她用了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病人才同意讓她服務。

「真正縮小自己,才能進入病人心坎。當病人對你肯定且有一分信任時,他的心靈因為得到依靠,病已經好了四成以上。」上人致勉實習醫師,既選擇從醫,必定要有使命感——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要自愛且愛人。善盡自己的本分與使命,不讓父母擔心、師長操心,就是自愛,也是報恩。」上人指出,懂得自愛,就會保護自己不犯錯。

「愛人者,人恆愛之;尊重他人,也才能得人尊重。要縮小自己、為人群付出,擔負起人生責任!」

有心布施,徹底脫貧

佛陀時代,有一對拾荒老夫婦,以垃圾堆中的殘羹剩飯維生,雖恭敬三寶,卻無力供養。

某日,老先生在垃圾堆中找到一個檀香木斗,換得四斗米。老先生請妻子先煮一斗,他外出找配菜。舍利弗前往托缽,老太太很歡喜,將煮熟的米全數供養,再炊一斗;接著目犍連來,老太太又將這斗米布施供養;隨後大迦葉尊者來,再施一斗;當最後一斗米煮熟時,佛陀來了,老太太欣喜恭敬地將米飯全部供養佛陀。

所有的米都布施了,老太太擔心老先生回來會責罵;沒想到老先生聽聞後十分歡喜,表示能有這般殊勝因緣,當然要好好把握。之後,夫妻倆飲用米汁果腹,內心滿足而自在。

二十二日,馬來西亞郭濟緣師兄等人返精舍、請示上人緬甸賑災後續方針。上人以此佛經故事開示,再貧窮的人也有能力布施。

「要引導人人開啟愛心,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善心善念持續不斷,才是根本而長久的救助之法,幫助更多人徹底脫貧。」

上人言及日前緬甸有對務農的老夫妻,感恩慈濟人在風災後及時給予稻種、肥料;即使新稻尚未收割,老夫妻認為行善不能等,向人借了兩萬緬幣(約新台幣六百元)捐給慈濟,希望能幫助比他們更窮苦的同胞。

「只要有心,貧窮布施並不難!慈濟人啟發了緬甸受災民眾行善造福之心,讓貧窮老夫婦不但能自立,也能助人;一如佛陀讓貧苦的夫妻有機會布施,都是『濟貧教富』。」

上人勉眾要做福田農夫,把芸芸眾生都當作福田。「在廣大人間福田播撒愛的種子,殷勤耕耘,人間苦難才能真正減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932645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